1978年,在中国即将摆脱数十年的极度贫困之际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飞赴日本,去签署两国间历史性的和平条约。邓小平此行包含一项较为低调但同样重要的访问——到访新日铁(Nippon Steel Corp.)旗下一家的工厂。
当年,中国想要在上海兴建自己的制造业滩头阵地宝钢(Baosteel),并将这家日本钢厂视为模板。在中国从农业经济转型为工业强国的计划中,宝钢是关键一环。
宝钢的初始投资额高达60亿美元,相当于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36倍。邓小平的回应让全国上下津津乐道:“要搞就搞个大的。”
于1997年去世的邓小平未能见证中国钢铁制造业规模到底能搞多大。他在1978年访问日本的时候,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4%。2018年,中国粗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9.28亿吨,在全球占比超过一半。中国的钢铁产量在1993年超越了美国,在1996年超越了日本,去年达到美国、俄罗斯、日本三国产量之和的三倍。钢铁产量激增推动中国的造船业和汽车制造业规模发展为全球。
在美国,中国生产的钢材应用范围极广,从桥梁到输油管道再到家电和刀具,无所不包。
40年来,中国已崛起为一个钢铁大国,把自身从一个贫穷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。